历史上,1922年BBC的成立,标志着公共广播电视模式的诞生。英国也一度发挥着引领欧洲乃至世界公共视听业发展潮流的标杆作用。之后,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日本NHK(1926年成立)、澳大利亚ABC(1932年成立)、韩国KBS(1953年成立)、美国BPS(1969年成立)为代表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也依次建立起来,甚至一些较为落后的非洲国家也开始效仿、采纳,将一些电视台公共化。作为一种电视体制,公共电视因其不以追求商业利润而具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在许多国家的广播电视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从理论上来说,公共电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家要求用户购买电视机就被要求缴纳一定的执照费,然后再将其分配给相关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作为运营费用。这从制度上保障了公共电视不会因商业利益的干扰而丧失公正性。但是通过执照费获得高额固定收入是一个让商业电视始终耿耿于怀的事实,因此在享受高额执照费收取特权的同时,公共广播机构就必须将这些收入投入到内容生产领域、媒体平台搭建和其它服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节目内容体现公共服务
节目是广电媒体经营的核心,公共广播电视与商业广播电视两种制度的利益不同决定了两种不同的节目价值取向。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的根本区别也在于“公共”二字。商业电视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公共电视则追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在公共与商业的对抗和挑战下,公共媒体能否在与商业媒体的竞争中生存、发展,能否更好地完成服务公众利益的使命,关键在于公共电视节目体系的设置与运作。英国BBC、美国PBS、日本NHK、法国F2、F3 等一批老牌公共电视,在节目制作和经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节目特征、节目构成还是节目运作等方面,形成了公共电视广播特有的内容服务。
l 节目构成
新闻和时事、儿童和教育的内容、地区性和地方性的内容、体育报道内容是海外公共媒体最核心的内容构成。
其中,新闻是重中之重,也是公共媒体维系公民社会发展的基础。海外公共电视媒体认为:当人们把电视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手段之时,公共电视就应提供公正的、中立的有关国内外新闻和时事内容,确保所有民众都能获取资讯。而且,公共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的新闻播放密度和报道深度都远非商业电视、广播所能比,不仅综合性的频道在每天的早、中、晚有固定的新闻节目,各大公共媒体几乎都专门开设有独立的新闻频道,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新闻信息,新闻的严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更可靠。
教育和儿童类的节目是海外公共媒体的第二大的内容构成。这些针对幼童、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类节目,在公民成长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从大体上看,公共电视的教育、儿童类节目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远程教学内容,推出详尽的远程教学计划,既能配合大、中、小学生提供辅导性节目,也能帮助公民完成正规的学历或知识培训教育,比如日本的 NHK,它的教育文化节目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誉的,许多节目都曾获奖,并十分畅销。NHK设置了大量的学校节目、函授节目和社教节目,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要,在缩短各地区教育水平与差距,和提供公众平等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社会教育内容,通过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教育性节目,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人们对艺术、科学、历史等方面的兴趣和认识,帮助公民完善社会道德和法制等教育,鼓励民众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三是儿童启蒙教育内容,公共电视广播媒体通过制作出精良的儿童节目,寓教于乐,起到对低龄公民的教育启蒙,培养社会认知的作用。这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BBC的《天线宝宝》和美国PBS的《芝麻街》,不仅影响了英国和美国当地的几代儿童,而且通过集团的海外发行,节目被引进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赞誉。
国际公共媒体强调针对地区性和地方性内容和我国区域性公共频道的宗旨有许多相近之处,都起到了为区域性的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而对地区性和地方性节目内容的强化,也扩大了公民的社会和社区认知。
体育是包括公共媒体在内的几乎所有媒体都有涉及的内容。但是公共媒体的体育内容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以BBC为例:BBC认为全民参与的、体现公共价值的体育赛事以及不被商业市场提供的少数民族体育赛事,都应进行报道。
l 节目来源和编排
从海外公共媒体的主要构成来看,信息和教育性的内容占的比重是最大的。而海外的商业电视则有较多的娱乐性的节目,以美国广播网为例,黄金时间的重头戏多为情景喜剧、惊险片、故事片、电视电影等,可见公共媒体和商业媒体在节目偏重上有不同。
从节目来源上看,公共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主要来自三类机构:
第一类是公共电视网系统内的以自制电视节目为主的电视台,如美国PBS的节目中就有来自于美国波士顿的WGBH电视台、纽约的WNET 电视台、旧金山的KQED 电视台的自制内容。这几家电视台都拥有较长的制作节目历史,而且都属于公共电视网系统内。第二类是专门制作特别节目的组织,比如“儿童电视工场”(the 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第三类是公共电视系统之外的节目提供者,比如一些大的教育节目制作中心或是政府机构制作的节目。
在节目编排方面,国际公共电视的节目编排体现出了追求均衡、平等的特点,尽最大努力吸引更多的观众人数。从早上开始,播出针对学前和在校受众的内容,中午则安排烹调、旅行和搜藏等节目,最受欢迎的晚间节目会安排在黄金时间的正中,主要集中在文化、科学、自然及公共新闻。在节目编排上不会存在向某一类高价值人群倾斜的情况。比如,广告主对18—49 岁之间的接受者最为感兴趣,因此,商业台的节目安排就很容易向这类人群倾斜,按照年轻、富裕的观众或听众设计内容,而不顾及贫困和年老的受众。
拓展公共服务的媒体平台
l 传统频道细分
如今,海外各大公共媒体机构已经有起初的单一频道拓展成拥有多频道播出、多媒体覆盖的媒介集团。从它们在传统频道的拓展情况来看,经历了从单一到丰富,从大众到小众的变化过程。
目前,BBC有11个电视频道,其中包含4个不同定位的综合频道、3个新闻频道、2个儿童频道、1个高清频道和1个地方频道。节目生产部门制作出节目产品后,根据自身优势、英国市场环境和观众的不同需求,把产品细分到各个频道,形成了差异化的频道定位,尽可能满足细分化的地区和公众的收视需求。
BBC频道细分 | |||
电视频道 | 广播频道 | ||
BBC1 | 娱乐、戏剧、新闻、体育 | Radio 1 | 流行音乐频道 |
BBC2 | 园艺、历史、科学、居家DIY、美食 | 1Xtra | 流行音乐频道的网络电台 |
BBC3 | 针对年轻人设计的频道 | Radio 2 | 综合娱乐频道 |
BBC4 | 文化节目、纪录片、教育节目 | Radio 3 | 古典音乐频道 |
BBC News | 国内新闻频道 | Radio 4 | 时事论坛、谈话性节目、经典广播剧 |
BBC Global News | 国际新闻频道 | Radio 4 Extra | Radio4的网络电台 |
BBC Parliament | 国会频道 | Radio 5 Live | 体育赛事 |
Cbeebies | 5岁以下幼童专属频道 | 5 Live Sports Extra | 体育赛事频道的网络电台 |
CBBC | 6-13岁儿童频道,有儿童新闻、卡通、儿童节目等 | 6 Music | 综合音乐频道 |
BBC HD | 高清频道 | BBC Asian Network | 亚洲广播网 |
BBC ALBA | 盖尔语人的频道(覆盖苏格兰) |
NHK频道细分 | |||
电视频道 | 广播频道 | ||
综合电视频道 | NHK主要频道,内容包括新闻节目、文化节目、娱乐节目等 | 广播一台 | 新闻、资讯节目 |
教育电视频道 | 儿童节目、外语教学及其他 | 广播二台 | 以学习节目为主,并播送外语新闻 |
BS-1 | 新闻、体育节目,国际形势、重大时事 | 调频(FM)广播 | 音乐节目 |
BS Premium | 纪录片、自然、美术、历史、音乐节目 | NHK World Radio Japan | 以22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
NHK World TV | 24小时全世界各地的新闻及资讯,以及让外国人了解日本的英语新闻节目 | ||
NHK World Premium | 向各地有线电视台及卫星电视台传送NHK的各类节目,包含新闻、体育、戏剧、文艺等节目 |
KBS频道细分 | |||
电视频道 | 广播频道 | ||
KBS-1 | 为国家服务的频道,集中新闻、时事及文化资讯 | 第1台 | 24小时新闻频道 |
KBS-2 | 合家欢的娱乐、戏剧频道 | 第2台 | 益智娱乐频道。 |
KBS World | 国际放送的收费电视 由附属公司KBS N营运 | 第3台 | 提供小众性质的节目 |
KBS N sports | 体育频道 | 第1FM | 韩国唯一古典和传统音乐频道 |
KBS prime | 文化及戏剧的频道 | 第2FM | 韩国流行音乐频道 |
KBS drama | 戏剧频道 | 韩民族放送 | 韩民族(朝鲜族)的频道 |
KBS joy | 播放喜剧及游戏节目 | ||
U-KBS Star | 基于第1TV的韩国中央流动电视频道 | ||
U-KBS Heart | 基于KBS-2的家庭流动电视频道 | ||
U-KBS Music | 24小时音乐声音频道 | ||
U-KBS Data | 提供实时资讯 |
l 新媒体平台
在新技术的催化下,新媒体得到了飞速发展,也注定了传统广电媒体必须经历一场从内而外的蜕变。这样的蜕变不是商业媒体应对媒体环境升级的竞争需要,也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好媒体服务的公共媒体的必然选择。而且,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扩张的过程中,部分公共媒体反而先觉先行,比商业媒体走的更早,更主动。通过了解受众需求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媒体内容与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并不断扩大使用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并使用。
以BBC的新媒体经营为例,从1995年至今,BBC在数字化的渠道拓展方面可谓是步步为营。从最初的DAB数字音频广播、BBC Online网站、Freeview数字电视平台、iPlayer数字点播、Red Button互动电视、Freesat卫星高清,到2011年推出的iPlayer APP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的推出,BBC形成了面向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终端多个新媒体终端的数字化业务版图,同时也将承载着新闻、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的内容通过更多的渠道传递给公众,充分体现了公共媒体普世性的原则。
同样,日本NHK也在新媒体布局方面不断跟进。2004年,NHK和KDDI联合开发了可以接收微波数字电视节目的手机W11H。2008年底,NHK在网站上推出了NOD(NHK on Demand)视频点播服务,将新近一周的部分电视节目和经典节目以及大量的电视剧集放在网站上供网民无偿收看。
强调公民参与,提供面向国民的专项服务
媒体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的核心是媒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因此,广播电视公共媒体的公共服务属性不仅是媒体内容、渠道的直接表达,更有多个强调公民参与,由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承担的面向国民的专项服务,这些专项服务在促进社会融合和知识分享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l BBC媒介素养培育行动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英国政府于2009年6月推出“数字英国”计划。该计划旨在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为英国的未来经济繁荣提供必需的保证。按该计划,政府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全民数字应用,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到2015 年,全英国的广播电视都将实现数字化。然而在这一进程中,非网络使用人群必然会面临着被遗落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止数字鸿沟成为了公共广播电视媒体的职责。通过对国民进行新媒介素养的培训促进社会融合成为BBC构建其公共服务的新导向。
对此,BBC在2010年推出了一项名为“首次触网”的工程,鼓励那些从未使用过互联网的公众学习并使用互联网。一方面,BBC在媒体内容层面,利用自身媒体的宣传优势,借势造势,邀请著名主持人与观众互动,分享自己首次触网的经历,强化宣传使用互联网的益处。同时BBC还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节目,为初学者提供分布学习指导,以及开通BBC Connect网站,网站上有非常详细的学习资源,切实地帮助了初学者了解并使用互联网。
另外,BBC还通过与外部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服务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首先,BBC联合英国各地的图书馆及社区教育中心来提供初学电脑课程,与邮局合作,发行“首次触网”宣传单。同时,BBC还与英国400家主要电视媒体达成协议,共同播出“首次触网”的宣传片。另外,BBC还与英国的其他相关组织,如“2012 种族在线”(RaceOnline 2012)、“英国在线中心”(UK Online Centres)、“数字联盟”(Digital Unite)和“英国时代”(Age UK)等形成联动,构建网络化的宣传及教学支撑,共同推进“首次触网”工程。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这项服务中BBC所扮演的角色绝不是单纯的广播电视媒体,而是一个融合性的具有高度服务性的公共组织,它所承担的责任也早已超出了新闻信息传播这一个范畴,而是扩展到对全社会的关注。
l NHK文档馆
2003年,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图像、声音的NHK文档馆正式开馆。该馆一方面成为NHK数字电视广播内容的资产保管和运用机构,另一方面也成为NHK面向社会公众的媒体内容服务的实体。
NHK文档馆开展了三大类的业务:一是保存、管理视频、音频内容,这是国民共有的文化资产,需要一代代继承下去;二是向电视台或者其它团体出售内容资源;三是面向社会公众,对过去已经播出过的节目建立公开资料馆,共开设80个小房间,每个房间可容纳120个座席,为公众提供免费的VOD业务。
以上只是列举了海外公共广电媒体专项公共服务的两个案例,其实,这种相类似的服务已经成为了它们常态化工作的重要组成。
BBC、NHK的专项公共服务
专项服务名称 | 时间 | 机构 | 服务 | 简要说明 | 服务目的 |
“首次触网”工程 | 2010年 | BBC | 节目播出 | 制作互动节目、教学节目 | 鼓励从未使用过互联网的公众学习并使用互联网 |
提供内容 | 与各地图书馆和社区教育中心合作 | ||||
直邮宣传 | 与邮局合作,发行宣传单 | ||||
连网播出 | 与其它电视媒体联合播出宣传片 | ||||
组织联动 | 构建网络化的宣传及教学支撑 | ||||
“BBC 新闻校园报道”工程 | 2006年 | BBC | 在线辅导 | BBC Online专设了“校园报道”互动网站,提供大量的新闻报道教学及学习辅导材料。 | 为11 ~ 14 岁学生提供新闻报道锻炼机会,培养公民媒介信息解读及传播能力 |
课外指导 | 在学校,学生们会得到已受过BBC 培训的学校教师们的课外辅导,接受新闻采编播技能方面的指导。 | ||||
组织活动 | 每年3 月,BBC 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校园“新闻日”活动 | ||||
NHK文档馆 | 2003年 | NHK | 内容管理 | 修复、编目、存储国民共有的文化资产 | 国民共享视音频媒体内容 |
内容交换 | 帮助内容生产,实现内容增值 | ||||
内容共享 | 面向社会公众,免费VOD点播 |
评论(0)
发表评论: